勤雅课堂
《王戎不取道旁李》教学设计
泰兴市南新小学 叶娜
教学目标:
1.认识“戎、诸”等3个生字,会写“戎、尝”等5个字。
2.能准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
3.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,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。
4.能解释“树在道边而多子,此必苦李”的原因。
教学重点:能准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
教学难点:
1.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,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。
2.能解释“树在道边而多子,此必苦李”的原因。
教学课时:第一课时
教学过程:
1、导入新课,揭示课题。
1.师:“时光入川浪淘沙,青史留名多俊杰。”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英雄才杰,今天我们又要去认识一位少年才俊,他叫——王戎(板书课题,补全题目)。
2.“戎”这个字,“戈”代表兵器,“十”代表铠甲,两部分合在一起指武器。 跟老师一起写,注意最后两笔,一撇和一点不能忘。
王戎七岁,便能——(齐读)不取道旁李。连起来读课题。
3.读了课题,你们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?
预设1:王戎是谁? 老师对王戎也很好奇,课前查阅了资料,我们来分享一下
预设2:为什么王戎不摘道边的李子?评:真是个好学会问的孩子,老师也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?
过渡: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吧!
2、熟读课文,理解课文,感悟人物形象
(一)熟读课文
1.自由朗读课文,争取读正确、读流利,尝试读出节奏。
2.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?指名读课文。
3.评价: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?
4.师:读好小古文,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,请认真听老师读。
(1)师示范朗读,朗读时,易错的地方强调。(在“尝与诸小儿游”、“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”、“唯戎不动”处强调)
(2)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再读一读。
(3)谁来读一读?其他同学仔细听,他读对节奏了吗?
(4)点评:读小古文就要像他们这样有节奏感(“声断气不断、音断情不断”),
(5)看到你们读得这么兴趣盎然,老师也迫不及待地想加入你们了。(师生读),全文共4句,咱们轮流读,我先读第一句你们读第二句。反过来,你们先读。
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!
(2)理解课文
过渡: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。
1.请同学们回忆一下,你是用哪些方法来读懂小古文《守株待兔》的? (结合注释、联系上下文等)
2.师:看来同学们可真好学,那就试着用已经掌握的这些方法来读懂《王戎不取道旁李》这篇小古文吧!
出示自学提示:
(1)默读课文,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试着理解每句话的意思。
(2)小组交流,把你读懂的句子说给组员听一听。
3.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。
4.全班交流,教师相机点拨。能把你的理解与大家分享一下吗?
师点评:你能结合注释来理解,真棒!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几句话,但是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王戎七岁的时候,地点是郊外,人物有王戎和诸小儿(板贴人物)。
(1)理解“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”,看树上的李子长得怎么样?路边的李树上结了很多李子,把枝条都压弯了,这就是课文中的“多子折枝”。评:观看插图,更有助于我们读懂课文。
(2)想象一下众孩童见到“李树多子折枝”会怎么说?
(3)过渡:见到这么诱人的李子就在眼前,这群孩子是怎样做的?
“竞走取之”(板贴)。理解“竞走取之”“走”在古时候就是跑的意思,想一想。
(4)学法指导:你们看,通过“想象画面”(板书),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,这个方法挺不错的!
5.过渡:诸小儿争着跑过去摘李子,只有谁没去?(板贴:为戎不动)
(1)师采访:对呀,李子这么诱人,别人都去摘,王戎你怎么不去摘李子呢?
(树在道边而多子,此必苦李)
(2)王戎,王戎,你能告诉我为什么“树在道边而多子,此必苦李”呢?
预设1:路边行人多,如果李子不苦,来往的人看到这样的李子,肯定会摘来品尝,常来常往,树上的李子就会越来越少。
预设2:如今李子压弯了枝条,过往行人视而不见,如果不是苦李,不会有这样的情况。
(3)评:你们说得可真有道理,你们能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“树在道边而多子,此必苦李”,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!
(4)李子究竟苦不苦?诸小儿相信王戎的话了吗?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?(取之,信然)
(5)“之”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,往往用于指代某一样事物。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,再联系上下文思考三个“之”分别代表了什么。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。 师生交流,并出示明确:第一个和第三个“之”指代的是李子,第二个“之”指代的是王戎不摘李子这件事。
6.启发: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?(善于观察、勤于思考、冷静分析等)
7.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,一起去感受王戎的聪慧才智。男女读。
8.小结:同学们,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两个学习小古文的方法,“想象画面”和“联系生活实际”,希望你们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去读懂更多的小古文!
三、补充想象讲故事
1.过渡:这篇小古文仅用了49个字就讲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,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呢?老师给你们配上图,自己想象画面试着讲一讲,待会儿老师要请同学上台讲故事。
2.提示:既然是想象画面,我们怎样就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生动了?
(1)我们可以想象诸小儿“摘李子”的动作,他们有的怎么样,有的怎么样……这是动作描写。
(2)我们可以想象诸小儿和王戎的对话,见王戎“不动”,会怎么问?王戎会怎么说?这是语言描写。
这样,加上人物的动作、语言、神态,故事就可以更生动有趣了。
3.指名讲故事。
4.评价:这位同学讲得怎么样?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完整
能加入自己的想象
加入想象,把故事讲生动
课后,请同学们像他这样,从多个角度来对这个故事进行补充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!
5.积累背诵课文:这么生动有趣的故事,作者凝练成了49个文字,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。积累下来,将它永远保存在我们记忆中。谁来试着根据图片背一背?齐诵。
四、拓展延伸
在历史的长卷中,当然还有很多青年才俊,人中豪杰,比如说:
曹冲称象
曹冲生五六岁,智意所及,有若成人之智。时孙权曾致巨象,太祖欲知其斤重,访之群下,咸莫能出其理。冲曰:“置象大船之上,而刻其水痕所至,称物以载之,则校可知矣。”太祖悦,即施行焉。
注释:生:长到 智意:智慧 及:达到 若:相比
致:送 太祖:曹操,即曹冲之父 欲:想要 访:询问
群下:手下群臣 咸:都 理:办法 置:安放 物:物品 校:通“较”,比较 悦:高兴,开心 施行焉:按这办法做了
学习任务1.请你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读通故事,并试着读懂故事。
学习任务2.思考:在这个故事中,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?
总结:曹冲、王戎他们各自用自己聪明才智,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齐读“时光入川浪淘沙,青史留名多俊杰。”本单元还有哪些俊杰的故事呢?课后去一睹他们的风采吧!